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|钢筋工捧回鲁班奖
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|钢筋工捧回鲁班奖
河北省高技能领军人才一线风采|钢筋工捧回鲁班奖一艘5万吨级的运煤船完成装载(zhuāngzài)需要多长时间?在黄骅港煤炭港区(gǎngqū),最快只需16个小时。
列车往来、巨轮穿梭。渤海湾穹顶处,每天60余万吨煤炭在这里中转。这座国内最大(zuìdà)的煤炭下水港(gǎng),凭借“智慧大脑”,成为全国(quánguó)效率最高的煤炭港口。
2023年5月11日,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(zǒngshūjì)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,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(fāzhǎn)和黄骅港生产经营、发展规划等情况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(de)重要枢纽港口,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,创新管理体制机制,打造(dǎzào)多功能、综合性、现代化大港。
7月4日,正值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关键期,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更加(gèngjiā)繁忙(fánmáng)。
“大车向东。”手持移动(yídòng)终端,国(guó)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装船指导员罗金恒登上(dēngshàng)“协海之韵”号货轮,查看煤炭装船情况后,向装船机发出语音指令。
接到指令后,装船机实时响应,向东(xiàngdōng)移动,臂架自动向下对准舱口(cāngkǒu),煤炭瞬间倾泻而下。整个过程,罗金恒只需通过语音(yǔyīn),就能实现对装船机的自动化控制。
装船机很听话,背后是“智慧(zhìhuì)大脑”在显效。
码头2公里外,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(yǒuxiànzérèn)公司(gōngsī)生产指挥中心,值班主任杜玉鹏紧盯大屏,生产运营指挥系统显示,17个泊位(bówèi)全部满泊,锚地还有70多艘货轮静待入港。
让万吨货轮快进快出,是一场与时间的竞速,更是(gèngshì)一场智慧的较量。
7月3日,黄骅港煤炭港区一派繁忙景象。 河北(héběi)日报记者 张 昊摄(shè)
“‘中昌388’号,302泊位预计1小时后空出,请(qǐng)备车,准备进港。”302泊位电煤船图标刚(gāng)显示为“完船(wánchuán)待离”,杜玉鹏就立刻拿起对讲机,通知在锚地等候的船只。
一进(yījìn)一出,丝滑高效的衔接,让泊位利用率提高(tígāo)2个百分点。7万吨级船舶(chuánbó)双向通航,减少了大型船舶锚地等候时间,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越(yuè)练越聪明的“智慧大脑”,改变着煤炭港区传统生产调度模式。
2024年3月,新的(de)生产(shēngchǎn)运营指挥系统投入使用。以前,老系统只局限于港区内部对煤炭装卸进行调度。现在,新系统生产调度范围扩展到(dào)煤炭运输的上下游,联通煤炭产地和铁路及目的港等数据。
大屏上,不仅有(yǒu)堆场、货船等运行数据,还多了煤炭产地生产数据、预到(yùdào)港船舶、列车在途等情况。调度员能够据此制订港口煤炭作业(zuòyè)计划,实现一体化生产计划协同。
这时,“国远6”号(hào)电(diàn)煤船图标由正常作业的(de)绿色转为等货的紫色。杜玉鹏迅速联系船上作业人员,得知该船需要装载4万多吨煤,但库存不足,他马上协调煤炭调度员,从上游安排运送电煤列车。
“这些天,南方电厂用煤量(méiliàng)很大。”杜玉鹏说,港区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调度电煤船优先靠泊、优先作业、优先卸车。强化与沧州海事、气象等(děng)部门的协同,建成智能(zhìnéng)气象预警平台,及时掌握(zhǎngwò)黄骅港天气海况、通航密度等动态,保障能源运输大动脉安全高效畅通。
“智慧大脑(dànǎo)”延伸出智慧触角(chùjiǎo)。万吨列车穿过的(de)翻车机房里(lǐ)、100个足球场大的堆场内、巨轮停靠的码头上,往昔忙碌的作业人员,已经被自动化翻车机、堆料机、装船机取代,24小时昼夜不停,协同作业一气呵成。
推动智慧港口建设,黄骅港煤炭港区(gǎngqū)实现(shíxiàn)国内首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应用,成为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、全球首家全流程(liúchéng)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。
智慧高效协同作业,推动港口整体(zhěngtǐ)作业效率(xiàolǜ)在单机自动化基础上再提升2.5%,增强了(le)港口竞争力。数据显示,2024年,黄骅港煤(méi)炭港区完成煤炭下水量2.14亿吨,连续6年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。
这座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迎来再次扩容。目前,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项目(gōngchéngxiàngmù)建设正酣。建成后,港区堆存能力将新增(xīnzēng)54万吨,煤炭年通过能力将增加5310万吨,煤炭运输能力将从每年2.1亿吨(yìdūn)跃升至(zhì)2.6亿吨,进一步(jìnyíbù)提升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大通道的整体保障能力。
大港(dàgǎng)起渤海,扬帆新航程的黄骅港,未来可期。(记者宋平、贾楠)
来源丨河北日报客户端编辑 王亚伟 实习(shíxí)编辑 张文曦 | 校对(jiàoduì) 张亚微

一艘5万吨级的运煤船完成装载(zhuāngzài)需要多长时间?在黄骅港煤炭港区(gǎngqū),最快只需16个小时。
列车往来、巨轮穿梭。渤海湾穹顶处,每天60余万吨煤炭在这里中转。这座国内最大(zuìdà)的煤炭下水港(gǎng),凭借“智慧大脑”,成为全国(quánguó)效率最高的煤炭港口。
2023年5月11日,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(zǒngshūjì)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,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(fāzhǎn)和黄骅港生产经营、发展规划等情况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(de)重要枢纽港口,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,创新管理体制机制,打造(dǎzào)多功能、综合性、现代化大港。
7月4日,正值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关键期,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更加(gèngjiā)繁忙(fánmáng)。
“大车向东。”手持移动(yídòng)终端,国(guó)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装船指导员罗金恒登上(dēngshàng)“协海之韵”号货轮,查看煤炭装船情况后,向装船机发出语音指令。
接到指令后,装船机实时响应,向东(xiàngdōng)移动,臂架自动向下对准舱口(cāngkǒu),煤炭瞬间倾泻而下。整个过程,罗金恒只需通过语音(yǔyīn),就能实现对装船机的自动化控制。
装船机很听话,背后是“智慧(zhìhuì)大脑”在显效。
码头2公里外,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(yǒuxiànzérèn)公司(gōngsī)生产指挥中心,值班主任杜玉鹏紧盯大屏,生产运营指挥系统显示,17个泊位(bówèi)全部满泊,锚地还有70多艘货轮静待入港。
让万吨货轮快进快出,是一场与时间的竞速,更是(gèngshì)一场智慧的较量。

7月3日,黄骅港煤炭港区一派繁忙景象。 河北(héběi)日报记者 张 昊摄(shè)
“‘中昌388’号,302泊位预计1小时后空出,请(qǐng)备车,准备进港。”302泊位电煤船图标刚(gāng)显示为“完船(wánchuán)待离”,杜玉鹏就立刻拿起对讲机,通知在锚地等候的船只。
一进(yījìn)一出,丝滑高效的衔接,让泊位利用率提高(tígāo)2个百分点。7万吨级船舶(chuánbó)双向通航,减少了大型船舶锚地等候时间,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越(yuè)练越聪明的“智慧大脑”,改变着煤炭港区传统生产调度模式。
2024年3月,新的(de)生产(shēngchǎn)运营指挥系统投入使用。以前,老系统只局限于港区内部对煤炭装卸进行调度。现在,新系统生产调度范围扩展到(dào)煤炭运输的上下游,联通煤炭产地和铁路及目的港等数据。
大屏上,不仅有(yǒu)堆场、货船等运行数据,还多了煤炭产地生产数据、预到(yùdào)港船舶、列车在途等情况。调度员能够据此制订港口煤炭作业(zuòyè)计划,实现一体化生产计划协同。
这时,“国远6”号(hào)电(diàn)煤船图标由正常作业的(de)绿色转为等货的紫色。杜玉鹏迅速联系船上作业人员,得知该船需要装载4万多吨煤,但库存不足,他马上协调煤炭调度员,从上游安排运送电煤列车。
“这些天,南方电厂用煤量(méiliàng)很大。”杜玉鹏说,港区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调度电煤船优先靠泊、优先作业、优先卸车。强化与沧州海事、气象等(děng)部门的协同,建成智能(zhìnéng)气象预警平台,及时掌握(zhǎngwò)黄骅港天气海况、通航密度等动态,保障能源运输大动脉安全高效畅通。
“智慧大脑(dànǎo)”延伸出智慧触角(chùjiǎo)。万吨列车穿过的(de)翻车机房里(lǐ)、100个足球场大的堆场内、巨轮停靠的码头上,往昔忙碌的作业人员,已经被自动化翻车机、堆料机、装船机取代,24小时昼夜不停,协同作业一气呵成。
推动智慧港口建设,黄骅港煤炭港区(gǎngqū)实现(shíxiàn)国内首套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应用,成为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、全球首家全流程(liúchéng)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。
智慧高效协同作业,推动港口整体(zhěngtǐ)作业效率(xiàolǜ)在单机自动化基础上再提升2.5%,增强了(le)港口竞争力。数据显示,2024年,黄骅港煤(méi)炭港区完成煤炭下水量2.14亿吨,连续6年居北煤南运港口首位。
这座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迎来再次扩容。目前,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项目(gōngchéngxiàngmù)建设正酣。建成后,港区堆存能力将新增(xīnzēng)54万吨,煤炭年通过能力将增加5310万吨,煤炭运输能力将从每年2.1亿吨(yìdūn)跃升至(zhì)2.6亿吨,进一步(jìnyíbù)提升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大通道的整体保障能力。
大港(dàgǎng)起渤海,扬帆新航程的黄骅港,未来可期。(记者宋平、贾楠)
来源丨河北日报客户端编辑 王亚伟 实习(shíxí)编辑 张文曦 | 校对(jiàoduì) 张亚微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